|
本次学习心得:
一、知识点回顾:(DCDC模块设计的步骤)
1、数据手册的下载和需要看哪些内容:电压范围、电流大小、PIN功能表、推荐电路图(对照PIN功能表查看)、layout推荐设计(参考布局)
2、原理图分析:找到电源的输入路径、输出路径、反馈路径的电源流向的主干道,GND在哪些位置,其他的为配置的电容电阻。(后续布局按此顺序)
3、PCB的布局:主要对照原理图并利用PCB与原理图的交互进行处理:
①将电源放在合适位置。
②将输入路径和输出路径主干道的器件按顺序先摆放好。(PS:可采用“一字型”或“L型”进行器件摆放;电容按电容值大小“先大后小”摆放;输出多路的开关电源中相邻的电感之间需要垂直摆放,避免产生较大的干扰;器件布局须紧凑,缩短电源路径;电源输入输出需要较大的电流,需要注意留出铺铜和打孔的空间;)
铜厚 | 电流大小 | 线宽大小 | 1OZ | 1A | 20mil | 0.5OZ | 1A | 40mil |
电流大小 | 孔径 | 过孔数量 | 1A | 0.5mm | 1 | 1A | 0.25mm | 2 | 2A | 0.5mm | 2 | 以此类推
*反馈路径和配置的电容电阻先按原理图位置进行预摆放,打孔飞线,按飞线顺序进行调整,避免飞线交叉。
④最后对所有摆放好的器件进行对齐处理。另一个分电路与第一个一样的,采用ROOM进行拷贝即可。
4、PCB的布线:优先参考数据手册推荐的布局布线。
①电源输入和输出路径布线:采用铺铜处理(铜皮与焊盘连接方式:手工焊接选择十字连接,回流焊采用全连接),满足电流大小。(注意:尽量少打孔换层,如要打孔换层,注意滤波电容的位置:输入路径的打孔应该在滤波电容之前,输出路径的打孔在滤波电容之后,否则将造成滤波失效和STUP)
②反馈路径布线:采用10mil以上的线进行连接,并且连接到输出滤波电容的后面,否则会有干扰。(反馈路径需要远离干扰源和大电流的平面上)
*GND接地:采用铺铜处理,保持单点接地。
④IC焊盘打地过孔进行散热处理:在IC的GND焊盘上打多个散热的地过孔。(注意:散热孔需要双面开窗)
*配置的电容电感:采用10mil以上的线进行连线,GND的连线采用15或20mil。(注意:线宽不要超过焊盘大小,线尽量短)
⑥电感器件的CUTOUT处理:电感器件所在层需要挖空铜皮(沿着丝印线大小),电感器件底下需要避免走线。多层的多边形挖空。
⑦总输入电源在BOT层进行铺铜连线。
*BOT层铺铜(注意:多边形挖空的位置不会盖上铜,若仍盖铜需要重新确认)
二:实操心得:
知识详细,操作步骤清晰,但是实际动手时不太熟练,自己铺铜不太好看,多次删除重新铺铜和布线,花费时间较长,且有时候需要再次回顾视频操作步骤,还需要多实操多练习。原理图对应推荐布局的GND和反馈路径还有点懵,脱离老师的视频分析就不太能明白,还需要多熟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