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4hh0bjs4gn6405016551.gif
$ S& Z- C1 ?$ f' f3 c+ @4 u
点击上方名片关注了解更多% u. R- [( M* `1 [$ i# V( U
0 W& l3 |) y8 ~) I' B! u0 C
" K& d! Q! G$ Q6 W) g/ Z+ E, x" @4 h1 {2 v$ g- X3 x
大家好,我是王工。/ p% j" r* X$ U: d4 }, d/ E
6 \! s% ]- X0 }& j8 z) M
最近在看JT大佬出的一本高速pcb设计书籍,看到回流路径这里,让我想到最近两个群里都提到关于这个知识点的问题。书籍很好,但是也会有一些疑问,带着这些疑问我也查找了相关资料,我想着尽可能的结合书中知识以及自己的理解,把这个问题能给大家讲明白,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本文要从以下五个小点进行阐述:什么是信号的回流路径?为什么要研究信号的回流路径?高速信号的回流路径和低速信号的回流路径有什么不一样?高速信号的回流路径在信号路径的下方,怎么理解?了解回流路径之后,我们在PCB设计时需要注意什么?0 s. D9 `# S0 B
问题1、什么是信号的回流路径?我们先看一张很基础的图,电流从电池的正极出发,流向负载RL,再通过负载的另一端返回电池的负极,整个过程形成一个闭环,电流只能在这个环路中流动,这是电源的回流路径。
2 w+ M( @3 a+ k0 D% u
23zlifs3j5p6405016651.png
% x1 N' m/ w, s/ |' p7 x
信号的回流路径也差不多,信号从某个芯片的驱动引脚流出,经过传输线输送到终端,被另一芯片或其它电路元件接收。然后在信号驱动电压的驱使下,电流通过连接收发两个芯片地引脚的地线,流回驱动电压源的负极。简单说,回流路径就是电流在源端流出,通过某个回路后,再返回来形成一个闭合回路,这个往返过程电流流过的路径就是整个信号的回流路径。
0 A# k! o* ]5 h" c5 ?4 r' s- l问题2、为什么要研究信号的回流路径?为什么要研究信号的回流路径?换句话说,我们可以不管信号的回流路径吗?如果我们不管信号的回流路径,会造成什么后果?1、信号完整性问题,信号的回流路径不连续会导致信号反射、衰减和失真。2、信号衰减和噪声干扰,当参考平面出现不连续时,信号的回路电流会受到干扰,从而引发噪声问题。3、电磁干扰EMI,不恰当的回流路径可能导致电磁干扰(EMI),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 X$ n, v3 B! i# Q9 \4 l
nohwste4rbw6405016751.png
% l# }3 i; w F7 z$ _$ S; M7 @( A; [3 _
之所以会引起以上问题,是因为影响高速信号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环路的寄生电感,电感量越大,环路阻抗越高,产生的感应电压也越高,就会形成强烈的噪声。这个环路就相当于一个环形线圈,会将干扰信号发射出去,同时也会接收外界的干扰,从而引起emc问题。
/ N+ @8 l% t3 G# T# k" x问题3、高频信号的回流路径和低频信号的回流路径有什么不一样?对于低频信号来说,信号会沿着阻抗最低的路径返回,这句话毋庸置疑。但是高频信号这么说就不一定对,随着信号频率的提高,导线的感抗逐渐加大,所以返回路径为感抗最低的回路,且集中在信号走线的下方,沿着PCB走线方向流动,大家可以看看下面这张图。3 s4 f( I- `0 S2 O& q; P
lelp41p5tz46405016851.png
& I2 a0 y+ X5 D$ p( z1 e9 U t; n这张图来源群聊,好像是JT大佬视频来的3 W' _/ p2 }! R& `1 I" S
讲到这里,王工有两个疑问:1、寄生电感怎么来的?这不仅是本文重点考虑的因素,其它很多地方也都会听到寄生电感这个词,就算工作多年的工程师,你问他为什么,他可能会回答根据以往的经验得来。2、为什么高速信号返回路径在信号走线的下方? v* T' H+ v; _* A% R
我们先来看第一点,寄生电感怎么来的?先来百度什么是电感,从最基础的开始抓起
2 [# | `. `" M8 G v( G% A
jmvfsxn3qko6405016951.png
; m( y, e; U! I5 s# |2 n, H+ e
从定义可以总结出两点:1、闭合回路;2、感应电流。也就是说只要在闭合回路中,导线上的电流发生变化,就会产生变化的磁场,而变化磁场又会产生反向电场来阻止电流变化,这种属性就是电感,所以我们的电路中都会存在寄生电感。关注公众号硬件笔记本
$ T' e) k" B0 [: t( z而我们的感抗XL=2πfL,可以看出频率越高,感抗越大,所以高频信号必须要把寄生电感考虑进去。为什么高速信号返回路径在信号走线的下方?请接着往下看
1 e' U3 d3 O1 a$ j/ v问题4、高速信号的回流路径在信号路径的下方,怎么理解?再回到JT大佬的书,最上面是高速信号的一个回流路径示意图,信号走顶层,然后通过底层地平面返回。' ~0 P: X9 d) r" }3 h: n
q0b0ezdsy4h6405017052.png
) e- z2 j; T( d, n! H. w( Z
再通过一个公式和电流分布图,可得出:返回电流主要分布在走线中心的正下方,而且电流板层越薄,也就是信号跟地平面越靠近,电流分布就越集中。
: J0 H, A, c$ \* A4 W) W7 e这个公式看起来有点复杂,不太好理解,大家也不用纠结它怎么来的,记住这个结论就好。/ v9 K6 L$ N2 v% u9 E
: X; s# b6 E9 d+ L
问题5、了解回流路径之后,我们在PCB设计时需要注意什么?1、减小信号回流的环路面积。环路面积的大小与线圈辐射和接收电磁波的能力成正比。减小环路面积有利用降低EMC。
, q8 u1 @- L7 P# o) L
- h, ^7 I0 L9 x3 f) c. `4 U2、走线尽可能短,地平面尽可能完整,且让信号线与回流地平面路径尽可能地靠近。
6 S3 {+ q' u( q/ S3 a, h/ @ h) w/ b4 ~% I# ~. k4 U+ Y* R+ }
3、在芯片的引脚就近放置高频小电容,为返回电流提供返回通路,否则返回电流将寻找最近的电源平面和地平面的耦合途径进行回流(使得回流途径难以预知和控制,从而对其它走线造成串扰)。8 Z5 M6 I4 q1 |! n0 B
4 r4 Z0 M3 T" K4 z5 b% x/ E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王工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实际应用可能会更复杂,考虑的更多。
, |% O, W! F9 H+ M+ t# {& G/ {( R写在最后
/ H. B* g8 K% U& {都说硬件工程师越老越吃香,这句话也证明硬件也是需要积累的,王工从事硬件多年,也会不定期分享技术好文,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加微信,或后台回复“加群”,管理员拉你加入同行技术交流群。
+ x0 B0 Q, s* Y1 K; h c
2 R# W! R+ b7 w% h( F3 \& p/ p以下两个电路,是之前技术交流群群友发的,王工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旨在帮助入门或转行的同学理解学习(点击图片直接进入)0 x! x; c' S) H ?9 [9 j ?0 F1 t
ydrvqikay236405017152.png
- ?; ?8 P4 Y9 @5 _6 x- w, E# X6 v# _6 I! H1 R3 E
3wwdx0xby2k6405017252.png
- G) S+ o' \4 R/ X8 N" ~- z9 c+ f: F( ^* E4 H" G- f/ Z
+ D9 x9 b; e M! f, f" a5 b
r0hdtcxgwnp6405017352.jpg
+ U N' L0 D" F4 g2 e$ U; {( D2 y3 P9 i) V _& M
投稿/招聘/推广/宣传/技术咨询 请加微信:woniu26a X7 V& Q% f4 `) \ M
45moiwtpqq06405017452.jpg
: `0 e# B4 k+ v$ ~' F; K! j
21skdm2irhm6405017552.jpg
" A0 Q0 O7 S$ n- b7 |) }声明:
" [$ i6 l: C5 A1 g& q5 j' [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的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推荐阅读▼3 [+ Y# n. x! c' Y4 x: n
电路设计-电路分析) n7 w6 @! m& D: p* P, ?
EMC相关文章
/ t( v6 N+ o3 v' Z; H电子元器件
% B" s8 G2 a' B9 P" n2 R'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