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DR3数据线分为高8位和低8位数据组,每数据组有8根数据线,数据线号输入 /输出管理1根,及数据锁存1对差分共11根线。2. 2片DDR3的位置走线密集部分中心距离距BGA走线密集部分中心距离700mil,电容及电阻就近摆放,电源转换电路L型摆放。
3. 布局完成后要进行扇孔,后期在移孔的过程中,最好能以相邻孔作参考,使孔与孔之间最少能走下1根5mil线宽,间隙4Mil以上的距离。
4. 线宽设置为5mil,数据类走线及ADD走线在非BGA区域保持在3倍10mil线宽。
5. 2片DDR3的ADD走线为更好作等长,应按拓扑结构走线,拓扑结构在移孔合孔时尽量对称,不要漏孔,不然后续再补就很麻烦,作好一边移孔布局走线直接复制到另一边 。
6. 数据线每11根走同一层,ADD可分散在不同层连接。
7.在进行等长时,以每组最长线为基准线,从离基准线最近的线开始绕等长,或从中间最密处开始往外绕,灵活处理。
8.对1.5V的电源平面进行分割时,按PL,画出一个封闭的空间,进行网络选取。
问题:
GND层选择GND网络以后,与GND过孔不会生成连接关系,得用AD18打开,再赋一次GND网络,然后用AD22再打开就好了,不知道为什么。
在用X-Signal进行分析等长时, 不知道为什么U1与U2之间的线,总有多余的线头显示,刚开始以为是走线中间有断线造成,可是去掉以后,还是这样,不知道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