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回顾:
PMU概念
PMU:power management unit(电源管理单元)
组成:
○ DCDC开关电源(输入、输出、反馈路径)
○ LDO线性稳压电源(输入、输出路径)
○ 控制电阻容(其他的电阻电容)
特点:高度集成、体积小(便携式)、更高效的电源转换效率、更低功耗、更耐电、使用寿命更长
应用:消费电子(按芯片需要而集成电源管理、充电控制、开关机控制电路、过/欠压(OVP/UVP)、过温(OTP)、过流(OCP)等保护电路
PMU的布局
布局顺序:
○ DCDC开关电源
■ 1、利用PCB与原理图的交互模式,将器件分为DCDC部分、LDO部分、控制电路部分
■ 2、对照原理图找出DCDC的输入、输出主干道
■ 3、输入电容靠近IC管脚摆放
■ 4、按一字型或L型布局,让路径最短
■ 5、参考空间合理性和工艺和合理性选择摆放的层,同时考虑后期走线
● 空间合理:若空间摆放不下,同时为缩短路径,可考虑将器件放在BOT层
● 工艺合理:大器件尽量摆放在同一层,避免回流焊时脱落风险(回流焊要求先焊接小器件一面,再焊接大器件一面)
■ 6、相邻电感互相垂直摆放,减少干扰
○ LDO线性稳压电源
■ 1、找出LDO输入、输出主干道
■ 2、滤波电容按先大后小原则
■ 3、靠近电源芯片的输入、输出管脚摆放
○ 控制电路部分:就近原则,就近摆放在IC管脚处,空间不够可考虑放BOT层
○ 板框绘制:按布局的整体大小,重新绘制合适大小的板框(减少成本)
PMU的布线
布线顺序
○ 布线规则设置
■ 1、建立CLASS-PWR
■ 2、线宽规则:PWR 8-100mil ALL 6mil
■ 3、阻焊规则:2.5mil
■ 4、铜皮连接:全连接
■ 5、**设计规则:批量关闭在线与批量所有,单独将电气性能全部打开
■ 6、间距规则:5mil,忽略焊盘间距
○ DCDC开关电源
■ 1、确认主干道载流、回流路径线宽和过孔: 根据原理图显示的电流大小确认,同时考虑余量:如1.5A电流,理论值30mil,考虑余量,40mil线宽,0.25mm过孔至少4个
■ 2、主干道布线:
● 输入路径铺铜并打孔,打孔打在电容左侧
● 马上处理输入路径的回流GND并打孔
● 输出路径铺铜并打孔,打孔打在电容后
● 马上处理输入路径的回流GND并打孔,注意孔数
■ 2、反馈线从滤波电容后面取样,连接到滤波电容的过孔上,注意尽量缩短路径
○ LDO线性稳压电源
■ 1、明确哪里是主干道,确定电流和线宽大小
■ 2、从IC焊盘出线不超过焊盘宽度,中途再shift+W换线宽大小,连接到电容焊盘上,电容焊盘再出线就近打孔
■ 3、每个电容回流GND出线并就近打孔
○ 控制电路部分:与IC焊盘连线并打孔,GND连线,IC的GND连到IC的GND大焊盘上,其他焊盘对照原理图出线
○ 电源连线:所有输入电源VSYS_5.0V在BOT层连起来,DCDC电流大,主要采用铺铜处理,LDO电流不大的采用15mil的线连接,注意预留打焊盘GND连接铜皮的空间要足够宽
○ 电感焊盘中间位置铜皮挖空处理:多边形挖空
PMU模块散热处理
散热原理
○ 金属导热
○ 散热焊盘的添加
○ 大面积的GND铜皮连接
散热处理
○ 在IC散热焊盘上添加散热过孔GND,中间放一个孔0.8mm,盘1.2mm的大过孔
○ 大面积铜皮连接:复制一个板框TVG改为TOP层铜皮,重新铺铜;再复制一个到BOT层,重新铺铜
学习心得:步骤清晰,操作过程中尤其注意打过孔,过孔数量,打在什么位置,输入的打在电容前面,输出的打在电容后面,GND回流也要打孔,容易出错。前期布局花费时间较长,需要考虑摆放空间和工艺要求,哪些放在TOP层,哪些放在BOT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