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业一站式赋能平台

PCB联盟网

搜索
查看: 171|回复: 0
收起左侧

老板说,解决这个技术难题,现金奖励5000元

[复制链接]

854

主题

854

帖子

83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396
发表于 2024-11-12 1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5zn55oudin640133838602.gif

c5zn55oudin640133838602.gif
9 z3 x" c7 A& w' `
点击上方名片关注了解更多
4 J. S2 x2 O; w0 Z- U
, N/ t. S6 U' W' z# e! U
8 u8 g2 s6 h' M大家好,我是王工。
' v7 ]# T3 W' w5 v* t: K公司最近有一个新客户,对整个产品的外形尺寸要求特别高,但是功能一点都不能少。按照以往的项目经验来看,难点在于减小PCB板框的面积,就算把元器件布局的非常紧凑,也很难完成布线。
/ O9 |* V$ T  F/ Q4 c. P然后老板也知道了这个情况,对大家说,这是个潜力客户,如果能拿下来,把样品交出去,后面就会有大订单进来。鼓励各位工程师都回去好好想一下,解决这个技术难题,现金奖励5000元。
6 n4 d. N7 w2 S# I一听说有现金奖励,大伙都表现的非常积极,毕竟老板还是个说话算话的人。以下是几个同事提出的方案:
# c* G7 O& |" U5 g! r' K2 c% _方案1:增加层厚. J  [, T: F6 Q+ Q( D

up05pun1day640133838702.png

up05pun1day640133838702.png
! \5 g) I3 i: d0 K9 @+ s$ W  m
这可能是大多数人都想到的办法。大家都知道板子层数越多,越容易走线,再挪挪元器件,的确可能会省出来很多空间,但相应的成本也可能会翻好几倍。
! }: [$ G% H4 n) g8 p方案2:更改焊盘更改焊盘有两种方式:第一种:为了走线更加方便,适当更改焊盘的大小。但是我们一般都是用的推荐封装,如果擅自更改封装的大小,具体怎么改,改多少?如果没有相应的依据来支撑,出了问题,这个责任由谁来承担?! X- J* G- W$ ^

ladr53xn00h640133838803.png

ladr53xn00h640133838803.png

3 D. }3 g3 x9 \& G  g# ?第二种:
/ P% d2 j- ^+ F7 k/ q; X( B高密度的BGA芯片有些引脚如果不用,PCB焊盘封装直接不要,这样更容易出线。这个想法虽好,但有两个问题需要确认。! P6 y; h& j- y. d4 C
1是兼容,我们在做一个客户产品的时候,会想到通用性,如果其他项目进来,能直接使用最好。2是需要征求客户意见,万一他哪天想起来要升级功能,所以我们一般都会把多余的引脚预留出来,如果推导重做,工作量会变得很大。! u% z, P4 U* S9 `4 I
方案3:盘中孔工艺盘中孔工艺则是在孔内塞上树脂,烤干树脂磨平,然后进行电镀面铜,能够使焊盘上完全看不到孔,也可以避免漏锡问题。$ H8 g$ [% G8 ?% L. {

qgbyeb3qvgy640133838903.png

qgbyeb3qvgy640133838903.png
5 t. S" `/ [$ B

+ j6 f* `9 V. X& \简单说,这种工艺最大的优点就是把过孔打在焊盘上。要知道公司之前是不允许这样操作的,且要求过孔与焊盘的距离>0.15mm。过孔打在焊盘上,我觉得有点意思,于是专门去搜了一下,发现确实可以这样做,在嘉立创打板就行。' R$ n8 a+ m6 [3 {! r$ Q$ u
在焊盘上打过孔,如果是普通的生产工艺,在smt的时候可能会漏锡,或产生立碑现象。/ h. p& o. ^3 t# h  w' Y

yqhpay1r3ha640133839003.jpg

yqhpay1r3ha640133839003.jpg

3 }& A8 Y7 E' U" z# s+ J5 ?7 q: N! m4 D$ p  K0 N3 n
盘中孔还有很多其它优点:! j. x- }* h8 ~. W/ w% Z5 a
1、节约空间,同时可以提高高速板的性能。特别是BGA在布线的时候,线弯来绕去,如果采用盘中孔工艺就可以直接拉线出去,电气性能会更好些。. f/ D9 X8 U: h
2、可以提高PCB的良率。在走线时,过孔会占用太多的空间导致布线困难。而如果过孔打在焊盘上,就会有更多的空间布线,而且IC底部的GND也会更加完整,产品更加可靠。
4 d. ~, W" v& `- {, {3、可以解决过孔盖油孔口发黄和过孔塞油容易冒油而引起的SMT焊接性能不良的问题。对比图如下:$ W5 ]& s! j" @5 a

ixsqtysfltr640133839103.jpg

ixsqtysfltr640133839103.jpg
2 ~9 K# Q; f3 b3 t2 u' w

+ l: k; f! C+ ^) {2 X这几个优点确实很诱人,那它有没有一些特别的设计要求呢,我们公司产品能满足吗?然后我又去查了一下资料孔放在盘的中心或边上都属于盘中孔设计。1 o, V  p- `0 ~; @1 u* L/ h. W$ N
盘中孔的大小,最小孔:内径0.15,外径0.25,这是极限,设计时要尽可能大于此孔径。- \# ^% ]3 i! {+ Z5 c
还有,外径必须大于内径0.1,推荐值0.15,组合如下:. d# u, z  f% ?5 _/ P

) ^/ [( Z0 b( P. K7 W- B$ J

wy2klpp4nkm640133839203.png

wy2klpp4nkm640133839203.png

8 j" `  c; \; X; t$ H  d3 x2 \! j1 r
- W* F! Q, {& B. s' y/ b

; @; i( F0 q3 O" s- c& t8 c

% p2 j7 h) Q1 p" ^2 g. ?4 d- W常规孔:内径0.3,外径0.45,这是常规组合,不收费。5 u: J8 ~1 V7 D5 v5 D
  b( b% k( G0 y. f
看到这里,其实我有点心动,设计要求完全能满足,迫不急待的想尝试一下。但后面想想还是有几个顾虑:2 F: a9 u$ ]7 Z6 d
1、在焊盘上打过孔,对焊盘的强度没有影响吗?
% j* ~, T, r7 T2 l; B后来查了资料,也问了他们内部人员,可以肯定回答没有影响,他们内部也做过测试。
9 j( G: ]+ s5 z7 q& ~% Y8 O2、这不会是新推出的工艺吧,没有经过时间验证的东西,不敢轻易使用啊。
) ]' ~: y! z, A3 l) U$ e其实嘉立创盘中孔工艺在2022年9月都已经上线,距今已经两年了,获得一致好评。
9 k9 e8 `  N8 ^2 f$ A3、最最最最重要的,也是老板最关心的,既然好处这么多,那它一定很贵吧?要是成本太高了,老板也不会同意的。: l+ z1 A9 t8 V( T7 z& z" O
让人没想到的是,嘉立创针对 6-32 层板免费升级盘中孔工艺,而且还免费加厚 2U”沉金工艺,真的太良心了,不得不竖起大拇指,项目有救了。( {) I8 T  I5 ?9 ]
凭经验而论,在设计样板的同时,肯定也要考虑到批量生产,如果以后盘中孔不免费要收钱怎么办呢?相比盘中孔的简便性和可靠性,就算在板子成本上稍微多花点钱我个人觉得是值得的。
: r% e! Q5 [! ^7 K: ]$ z成本应该综合考量,板子小了,是不是结构件也会变小,结构件的成本是不是也会降低?生产装配是不是也会变得简单,那么生产效率是不是也会提高?还有包装运输是不是都会省那么一点,总体评估有没有可能成本还减少了呢?
9 l- W7 R) j. @9 X5 D4 g我觉得老板应该会同意盘中孔工艺,大家觉得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