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业一站式赋能平台

PCB联盟网

搜索
查看: 4821|回复: 8
收起左侧

PCB工程师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

[复制链接]

34

主题

114

帖子

972

积分

二级会员

Rank: 2

积分
972
发表于 2018-7-10 15: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unavc 于 2018-7-10 16:19 编辑
) x4 j+ Y" [- j- _6 q: g: [' ^+ i, V9 M9 C" r: q8 l2 i
  作为一个电子工程师设计电路是一项必备的硬功夫,我总结出以下一些pcb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希望能对您有所启示。我们重点讨论一下具体的制板程序中的问题。
3 s# L; Y8 }4 I- n# I* u        下面是一些PCB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多年经验的总结,以及元器件布局、线路板打样等多方面的经验
1 }& {% h1 ?- f3 f6 H. V3 d9 B- t  1.制作物理边框
% u9 i  W5 t5 p  k1 S8 e5 C  封闭的物理边框对以后的元件布局、走线来说是个基本平台,也对自动布局起着约束作用,否则,从原理图过来的元件会不知所措的。但这里一定要注意精确,否则 以后出现安装问题麻烦可就大了。还有就是拐角地方最好用圆弧,一方面可以避免尖角划伤工人,同时又可以减轻应力作用。以前我的一个产品老是在运输过程中有 个别机器出现面壳PCB板断裂的情况,改用圆弧后就好了。
' u5 p& [, F7 P; g; B$ s' p  2.元件和网络的引入9 ?, {, w/ c; N5 l
  把元件和网络引人画好的边框中应该很简单,但是这里往往会出问题,一定要细心地按提示的错误逐个解决,不然后面要费更大的力气。这里的问题一般来说有以下一些:
: O( z& \7 d0 N/ c$ l: o6 @1 r$ T  元件的封装形式找不到,元件网络问题,有未使用的元件或管脚,对照提示这些问题可以很快搞定的。
' Z2 ?, o0 B: J/ S0 ^$ ~7 e' ~  3.元件的布局
7 w0 s, d: p3 u1 z3 Z& K3 d  元件的布局与走线对产品的寿命、稳定性、电磁兼容都有很大的影响,是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一般来说应该有以下一些原则:! B7 ?8 V; U1 z
  (1)放置顺序7 }6 f( `+ I, s' A5 v; e6 Z
  先放置与结构有关的固定位置的元器件,如电源插座、指示灯、开关、连接件之类,这些器件放置好后用软件的LOCK功能将其锁定,使之以后不会被误移动。再放置线路上的特殊元件和大的元器件,如发热元件、变压器、IC等。最后放置小器件。$ c6 N! g! V8 b, P5 T# A
  (2)注意散热% o( A! L& j" n! n% U
  元件布局还要特别注意散热问题。对于大功率电路,应该将那些发热元件如功率管、变压器等尽量靠边分散布局放置,便于热量散发,不要集中在一个地方,也不要高电容太近以免使电解液过早老化。
7 ?+ H: X3 a9 B" t  4.布线
+ I  U! O# z3 w# e4 i* ?- {  布线原则
7 I: x# J9 ^5 ]" z+ E  走线的学问是非常高深的,每人都会有自己的体会,但还是有些通行的原则的。
  L8 Q0 g; T4 C, i% B  ◆高频数字电路走线细一些、短一些好5 {% J6 J4 H, o0 K- t& c
  ◆大电流信号、高电压信号与小信号之间应该注意隔离(隔离距离与要承受的耐压有关,通常情况下在2KV时板上要距离2mm,在此之上以比例算还要加大,例 如若要承受3KV的耐压测试,则高低压线路之间的距离应在3.5mm以上,许多情况下为避免爬电,还在印制线路板上的高低压之间开槽。)◆两面板布线时,两面的导线宜相互垂直、斜交、或弯曲走线,避免相互平行,以减小寄生耦合;作为电路的输人及输出用的印制导线应尽量避兔相邻平行,以免发生回授,在这些导线之间最好加接地线。
& X% y% x* I  l5 A* o) h+ V   ◆走线拐角尽可能大于90度,杜绝90度以下的拐角,也尽量少用90度拐角
! f; x- b" a% ?& N# c     ◆同是地址线或者数据线,走线长度差异不要太大,否则短线部分要人为走弯线作补偿
% X, c- F0 {! n4 a4 a0 A; B0 i     ◆走线尽量走在焊接面,特别是通孔工艺的PCB7 E! G, W% I% S; V9 ^+ H) c" Y9 g% d- X
     ◆尽量少用过孔、跳线: k. T6 x# ~4 L9 t9 T- e0 }, v
     ◆单面板焊盘必须要大,焊盘相连的线一定要粗,能放泪滴就放泪滴,一般的单面板厂家质量不会很好,否则对焊接和RE-WORK都会有问题
) W$ s) ]  M- c     ◆大面积敷铜要用网格状的,以防止波焊时板子产生气泡和因为热应力作用而弯曲,但在特殊场合下要考虑GND的流向,大小,不能简单的用铜箔填充了事,而是需要去走线
; F9 J( e2 R4 d! w; C: K- m  {     ◆元器件和走线不能太靠边放,一般的单面板多为纸质板,受力后容易断裂,如果在边缘连线或放元器件就会受到影响; t8 j# b3 l) u1 ?) C4 J
     ◆必须考虑生产、调试、维修的方便性对模拟电路来说处理地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地上产生的噪声往往不便预料,可是一旦产生将会带来极大的麻烦,应该未雨绸缎。对于功放电路,极微小的地噪声都会 因为后级的放大对音质产生明显的影响;在高精度A/D转换电路中,如果地线上有高频分量存在将会产生一定的温漂,影响放大器的工作。这时可以在板子的4角 加退藕电容,一脚和板子上的地连,一脚连到安装孔上去(通过螺钉和机壳连),这样可将此分量虑去,放大器及AD也就稳定了。$ A- f9 r# [- `
  另外,电磁兼容问题在目前人们对环保产品倍加关注的情况下显得更加重要了。一般来说电磁信号的来源有3个:信号源,辐射,传输线。晶振是常见的一种高频信 号源,在功率谱上晶振的各次谐波能量值会明显高出平均值。可行的做法是控制信号的幅度,晶振外壳接地,对干扰信号进行屏蔽,采用特殊的滤波电路及器件等。
$ s, B( t- f( c- W* O5 M& ~: e0 T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蛇形走线,因为应用场合不同其作用也是不同的,在电脑的主板中用在一些时钟信号上,如 PCIClk、AGP-Clk,它的作用有两点:1、阻抗匹配 2、滤波电感。% R5 H: W: N0 n; d$ [% Y
  对一些重要信号,如 INTELHUB架构中的HUBLink,一共13根,频率可达233MHZ,要求必须严格等长,以消除时滞造成的隐患,这时,蛇形走线是唯一的解决办法。4 S0 E  B! Q3 d
  一般来讲,蛇形走线的线距>=2倍的线宽;若在普通PCB板中,除了具有滤波电感的作用外,还可作为收音机天线的电感线圈等等。
! _7 W4 z, T! w- \( p8 A1 a
8 n7 {4 b8 V  l. I& r2 b+ B4 r
5 J, R1 Z, ?) Q3 r9 J" k8 u0 K2 n
+ H4 j7 a3 p$ u9 y2 G# }, D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帖子

55

积分

一级会员

Rank: 1

积分
55
发表于 2018-7-23 15: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79

帖子

5866

积分

四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866
发表于 2018-7-23 17: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打这么多字辛苦了,很宝贵的经验总结,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18

帖子

1235

积分

三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35
发表于 2018-11-9 14: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料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3

帖子

242

积分

一级会员

Rank: 1

积分
242
发表于 2018-12-5 17: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7

主题

1025

帖子

5598

积分

四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598
发表于 2018-12-9 14: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一下,获取下载   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4

帖子

64

积分

一级会员

Rank: 1

积分
64
发表于 2018-12-18 14: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下载练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

帖子

57

积分

一级会员

Rank: 1

积分
57
发表于 2018-12-18 14: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分享了才有价值,很是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5

主题

910

帖子

4977

积分

四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977
发表于 2018-12-18 15: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是不是我要的 先下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