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业一站式赋能平台

PCB联盟网

搜索
查看: 280|回复: 0
收起左侧

PECL/CML/LVDS高速接口互连电路设计

[复制链接]

260

主题

260

帖子

1829

积分

三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829
发表于 2023-8-21 2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上篇文章介绍了PECL/CML/LVDS这几种高速差分接口电路结构、原理,本文将从这几种接口 的互联硬件设计对这几种接口作进一步详细介绍。
. `. @. X4 _+ d1 LVPECL与LVPECL之间的连接LVPECL 到LVPECL 的连接分直流耦合和交流耦合两种形式
' ~& J' k2 [. l1.1 直流耦合LVPECL 负载一般考虑是通过50Ω接到Vcc-2V 的电源上,一般该电源是不存在的,通常的做法是利用电阻分压网络做等效电路,如图3.1 中所示,该等效电路应满足如下方程:
. X, ]5 U% `' Y& k  S

4o14f0xdrgi64017662634.jpg

4o14f0xdrgi64017662634.jpg
7 J. q. L4 G0 M5 U- |' H
图3.1 等效电路1 P2 L) v6 ]* F
Vcc ? 2 V = Vcc R2/(R1+R2)5 C' [2 U! e' y- C
R1*R2/(R1 + R2)=50Ω; `* p& @  K- @7 k+ G
解上面方程组,得到:
# z& [- i! P, t2 k& |( oR1 = 50VCC/(VCC-2V) R2 = 25VCC! V4 K8 o8 w, A# K! ?
图3.2 给出了这两种供电情况时的详细电路。# @6 Q2 l( U; X) o  J

o12v4jkccgx64017662734.jpg

o12v4jkccgx64017662734.jpg
& [4 \  T$ C. @1 @& q9 J! d5 B0 S, G
图3.2 PECL电路之间直流耦合8 d2 z3 T. @4 P2 {4 e' ?; `
在3.3V 供电时,电阻按5%的精度选取,R1为130Ω,R2为82Ω;在5V 供电时(此时为PECL电平),R1为82Ω,R2为130Ω。
5 j; m3 c- ~0 k# y3 X7 D$ N1.2 交流耦合PECL 的输出共模电压需固定在Vcc-1.3V,在选择直流偏置电阻时仅需该电阻能够提供% E: h) a$ C9 I, @2 H- a+ R  M
14mA 到地的通路,这样R1=(Vcc-1.3V)/14mA。在3.3V 供电时,R1=142Ω,5V 供电时,R1=270Ω。然而这种方式给出的交流负载阻抗低于50Ω,在实际应用中,3.3V 供电时,R1 可以从142Ω到200Ω之间选取,5V 供电时,R1 可以从270Ω到350Ω之间选取,原则是让输出波形达到最佳。
) e! I5 O) i+ \, U6 N2 p图3.3中分别给出了两种电路结构,在图3.3 (a)有一个缺点就是它的功耗较大,当对功耗有要求时,可以采用图3.3(b)所示电路结构。
, e8 s0 c% _% i; O* I( G& n

dsrhms2fw5j64017662834.jpg

dsrhms2fw5j64017662834.jpg

) G' T, N+ P2 o- S0 X0 ?图3.3 PECL电路间交流耦合" [1 U$ W4 a1 \1 Z+ ]1 m6 m
在图3.3 (a)中,R2和R3通常选取:
* q" z1 w- [. B% @& iR2 = 82 ? / R3 = 130 ? +3.3 V供电时
0 ]  c# k; A$ qR2 = 68 ? / R3 = 180 ? +5 V供电时! X/ P3 F5 r, ]4 e, F! `6 }" F
在图3.3 (b)中,R2和R3通常选取:# A% h9 |) O7 l9 H" T) h
R2 = 2.7 K? / R3 = 4.3 K? +3.3 V供电时
# G/ ]) x8 X0 tR2 = 2.7 K? / R3 = 7.8 K? +5 V供电时0 r% d) F' B( Q8 p6 r2 u/ ?% j

ej345xzacak64017662934.jpg

ej345xzacak64017662934.jpg

- `! K. i9 A2 N7 w1 ?3 O  N9 z5 C2 LVDS与LVDS接口的连接LVDS 用于低压差分信号点到点的传输,该方式有三大优点,从而使得它更具有吸引力:
7 W. ~  P; I4 s(1)LVDS 传输的信号摆幅小,从而功耗低,一般差分线上电流不超过4mA,负载阻抗为100Ω。这一特征使它适合做并行数据传输。
4 D- L9 v, C0 }(2)LVDS 信号摆幅小,从而使得该结构可以在2.4V 的低电压下工作。
6 l! w: U% j- t3 J9 k$ U2 D% @(3)LVDS 输入单端信号电压可以从0V 到2.4V 变化,单端信号摆幅为400mV,这样允许输入共模电压从0.2V 到2.2V范围内变化,也就是说LVDS 允许收发两端地电势有±1V的落差。* E! Y" `/ j) T' l% o( I+ I

5pi13mmntwb64017663034.png

5pi13mmntwb64017663034.png
3 B7 {5 Y8 q5 E% I& E4 L
图3.4 LVDS间连接* W6 @2 p2 `/ a0 h) r1 d2 y2 |
因为LVDS 的输入与输出都是内匹配的,所以LVDS 间的连接可以如图3.4那样直接连接。但在设计时需要确认芯片内部,其接收端差分线对间是否已有100Ω电阻匹配,若没有则需在外面加100Ω电阻,电阻需靠近接收端放置。
; v6 k% P8 _( M' P/ k6 l3 CML电平之间的连接CML 是所有高速数据接口形式中最简单的一种,它的输入与输出是匹配好的,从而减少了外围器件,也更适合于在高的频段工作。它所提供的信号摆幅较小,从而功耗更低。, H9 L+ d( x) f, W! d& d% H

xfciea0ju5m64017663134.jpg

xfciea0ju5m64017663134.jpg

2 r) A  Q# n' e# jCML 接口的输出电路形式是一个差分对,该差分对的集电极电阻为50Ω。假定CML 输出负载为一50Ω上拉电阻,则单端CML 输出信号的摆幅为Vcc~Vcc-0.4V。在这种情况下,差分输出信号摆幅为800mV,共模电压为Vcc-0.2V。若CML输出采用交流耦合至50Ω负载,这时的直流阻抗有集电极电阻决定,为50Ω,CML 输出共模电压变为Vcc-0.4V,差分信号摆幅仍为800mV。- |( |' s5 M/ K5 b' w
CML 到CML 之间连接分两种情况:
  A: h  G* R, Z(1)当收发两端的器件使用相同的电源时,CML 到CML 可以采用直流耦合方式,这时不需加任何器件;$ o( g6 @; J/ ^1 S
(2)当收发两端器件采用不同电源时,一般要考虑交流耦合,如图3.5 中所示,注意这时选用的耦合电容要足够大,以避免在较长连0 或连1 情况出现时,接收端差分电压变小。2 i! G+ w  ?, X' z

z3ppbsfso5x64017663234.jpg

z3ppbsfso5x64017663234.jpg
, n7 w( `) _0 p
图3.5 CML接口间连接- Z( z1 S! J0 B) D" \$ G9 V6 o, n
4 LVPECL到CML的连接4.1 交流耦合LVDS到CML的交流耦合连接方式如图3.6 所示。在LVPECL的两个输出端各加一个到地的偏置电阻,电阻值选取范围可以从142Ω到200Ω。如果LVPECL 的输出信号摆幅大于CML 的接收范围,可以在信号通道上串一个25Ω的电阻,这时CML 输入端的电压摆幅变为原来的0.67 倍。! j% u: }& ]: h3 Z. k1 w( Z6 f, b

dcklio1gaz064017663334.jpg

dcklio1gaz064017663334.jpg

+ g" }2 F9 J; z" w% |5 o- J& R图3.6 LVPECL到CML的交流耦合连接5 {7 S1 o& R1 j" y  h5 g8 [& G
4.2 直流耦合在LVPECL 到CML 的直流耦合连接方式中需要一个电平转换网络,如图3.7(a)中所示。该电平转换网络的作用是匹配LVPECL 的输出与CML的输入共模电压。一般要求该电平转换网络引入的损耗要小,以保证LVPECL 的输出经过衰减后仍能满足CML 输入灵敏度的要求;另外还要求自LVPECL端看到的负载阻抗近似为50Ω。下面以LVPECL驱动MAX3875 的4 C; q' |8 Y% Q

otc1zd3weds64017663434.jpg

otc1zd3weds64017663434.jpg
9 S) y7 q# {% }
(a)直流耦合时电阻网络
' B4 b* s1 \& J5 a) c# B1 M

ediqv5ey11q64017663534.jpg

ediqv5ey11q64017663534.jpg
; G4 K5 H* [7 j% m6 [! ^
(b)直流耦合连接
) d2 r$ o. X5 O# ^) j图3.7 LVPECL到CML的直流耦合连接
% `5 ^; K/ j' a; _5 FCML 输入为例说明该电平转换网络。如前所述,电阻网络需满足:' j+ B4 v8 z7 e7 O. `$ b; I
VA = VCC - 2.0V = R2·VCC /(R2 + R1//(R3 + 50Ω))
* N' V  b+ ~7 }8 O! S+ t; V3 sVB = VCC - 0.2V = (VCC·R3 + 50Ω·(VCC - 1.3V))/(R3 + 50Ω)
- i( t- g6 x* {: c0 U, bZin = R1// R2 // (R3 + 50 ?)= 50 ?0 I: E. o8 d. J( P- O  }
Gain = 50 /(R3 + 50) ≥ 0.1259 G7 A; Q" z% C. r
求解上面的方程组,我们得到R1=182Ω,R2=82Ω,R3=290Ω,VA=1.35V,VB=3.11V,Gain=0.147,Zin=49Ω。
0 S) r6 Y+ a) \8 j- ?5 L4 h/ M2 z- qLVPECL 到MAX3875 的直流耦合结构如图3.7(b) 所示。对于其它产品的CML 输入,最小共模电压和灵敏度可能不同,设计时可修改VB值,再根据上面的公式计算所需的阻值。
" z) z- o7 u( y0 ~0 e

k1nwmttri4164017663634.jpg

k1nwmttri4164017663634.jpg

! d; j& B5 v3 M8 j) h5 CML到LVPECL的连接图3.8中,给出了CML到LVPECL的交流耦合连接。由于CML与LVPECL接口的中心电平不同,6 l: w% @4 _  {  g, a

qxzaennx01n64017663734.jpg

qxzaennx01n64017663734.jpg
7 p8 c- U2 l5 C# m  d( h7 [# P
图3.8 CML到LVPECL的交流耦合连接
6 B2 |( c6 [! b( w; t通常采用交流耦合,LVPECL输入接口需要外加直流偏置,保证中心电平在VCC-1.3V,图8(a)、(b)分别是外部加直流偏置电阻的连接方式。其中,(a)的连接方式功耗较低。(c)为芯片内已有直流偏置时的连接电路。- i: B' |  u4 I- @) u: ?: g% V5 \' a4 e4 y
6 LVPECL到LVDS的连接6.1 直流耦合LVPECL到LVDS 的直流耦合结构需要一个电阻网络,如图3.9中所示,设计该网络时有这样几点必须考虑:首先,我们知道当负载是50Ω接到Vcc-2V 时,LVPECL 的输出性能是最优的,因此我们考虑该电阻网络应该与最优负载等效;然后我们还要考虑该电阻网络引入的衰减不应太大,LVPECL 输出信号经衰减后仍能落在LVDS 的有效输入范围内。注意LVDS 的输入差分阻抗为100Ω,或者每个单端到虚拟地为50Ω,该阻抗不提供直流通路,这里意味着LVDS输入交流阻抗与直流阻抗不等.经计算,电阻值为:R1=182Ω,R2=48Ω,R3=48Ω。电阻靠近接收侧放置。
% |: z1 r* n2 Q' T) E9 X

lh5zp0zhrr564017663834.jpg

lh5zp0zhrr564017663834.jpg

8 Z$ F( {% d# m9 q# k) L图3.9 LVPECL到LVDS的直流耦合结构3 p9 F1 Z5 k1 N, J. s
6.2 交流耦合LVPECL 到LVDS 的交流耦合结构如图3.10 所示,LVPECL 的输出端到地需加直流偏置电阻(142Ω到200Ω),同时信号通道上一定要串接50Ω电阻,以提供一定衰减。LVDS 的输入端到地需加5KΩ电阻,以提供近似0.86V 的共模电压。
$ m# j( q: z( y  B' ]

q1bches12hb64017663935.jpg

q1bches12hb64017663935.jpg
- c- `9 O1 s1 b* ?
图3.10 LVPECL到LVDS的交流耦合结构
5 Y5 X! k" M! r+ x6 {" p4 s, z7 LVDS到LVPECL的连接7.1 直流耦合LVDS到LVPECL 的直流耦合结构中需要加一个电阻网络,如图3.11 所示,该电阻网络完成直流电平的转换。LVDS输出电平为1.2V,LVPECL的输入电平为Vcc-1.3V。LVDS 的输出是以地为基准,而LVPECL 的输入是以电源为基准,这要求考虑电阻网络时应注意LVDS 的输出电位不应对供电电源敏感;+ e. F: H' l! m: B  j0 k
另一个问题是需要在功耗和速度方面折中考虑,如果电阻值取的较小,可以允许电路在更高的速度下工作,但功耗较大,LVDS 的输出性能容易受电源的波动影响;3 R/ V" k! C" A: h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考虑电阻网络与传输线的匹配。经计算,电阻值选取为:R1=374Ω,R2=249Ω,R3=402Ω,VA=1.2V,VB=2.0V,RIN=49Ω,Gain=0.62。LVDS 的最小差分输出信号摆幅为500mV,在上面结构中加到LVPECL 输入端的信号摆幅变为310mV,该幅度低于LVPECL 的输入标准,但对于绝大多数MAXIM 公司的LVPECL 电路来说,该信号幅度是足够的。设计中可根据器件的实际性能作出自己的判断。
2 j0 F- ^  p+ ^

ydy2ubwo32564017664035.jpg

ydy2ubwo32564017664035.jpg
3 O( a0 U( [) e1 Y
图3.11 LVDS到LVPECL的直流耦合结构* ~6 S+ I. z# k' h0 V
7.2 交流耦合LVDS 到LVPECL 的交流耦合结构较为简单,只需要LVPECL输入侧加直流偏置,满足其中心电压的要求。图3.12 (a)、(b)两种为常用到的结构。
# O0 Q5 ^& N6 y* Q

bopmb5omf3x64017664135.jpg

bopmb5omf3x64017664135.jpg
; \* w5 u* m3 L& k0 b
图 3.12 LVDS到LVPECL的交流耦合结构
8 j9 }* a% v' G8 CML到LVDS的连接CML到LVDS的连接通常采用交流耦合结构,图3.13、14给出了两种电路结构,需注意CML 的输出信号摆幅应落在LVDS 的有效工作范围内。
0 Z9 E- L0 s; s- c/ ^4 [: T

ybtcpbtepty64017664235.png

ybtcpbtepty64017664235.png

' ?' R; M- ~* P; ]  V  S1 u图3.13 CML到LVDS的交流耦合结构
* F! S5 O( o+ X# Y  V

cmn4ncagvki64017664335.jpg

cmn4ncagvki64017664335.jpg
) a/ ?! t- i: Q/ ?
图3.14 CML到LVDS的交流耦合结构
+ h2 d  z% @! u. n5 h! K' v9 差分信号设计原则在差分信号传输设计中,不同类型的差分线,其输入输出的中心电平不同,摆幅也不同。但设计中,以下设计原则还是比较通用的。
+ k6 p# Q2 X" t, |: F# ~1 o/ U* I' U

fhwt5gdftix64017664435.jpg

fhwt5gdftix64017664435.jpg
" Z$ {1 |7 P( k& j
(1)差分线的正、负端要求等长。一般来说,对于155Mbps的差分线对,其长度差应控制在160mil以内,建议控制在80mil以内;622Mbps的差分线对,控制在40mil以内;其余按速率类推,或根据datasheet推荐的值进行约束。9 K) P8 K/ \1 A  l. D
(2)差分阻抗控制在100 +/-10%Ω。' V6 |' y9 z5 f- k
(3)数据差分线与其它非时钟信号线的边到边间距应大于2倍线宽,与时钟信号线或时钟差分线应大于3倍线宽。
0 t3 q( u" e- g% }+ i3 v(4)一般来说,差分线在布线时尽量走内层,且要邻近平面层,表层走线尽量短;1 k6 K2 L; S/ ?% S7 [4 o: J
(5)对于高速差分线为减少过孔数目,有时也允许走表层。差分线的过孔数目越少越好,在需要打过孔的情况下,差分线正、负信号线要成对打过孔,也即若正端信号线需要打过孔换层,负端信号线也需要在相应的位置打过孔。一般来说,155Mbps速率的差分线对,其过孔应数目控制在4个以内,622MGbps及1.25Gbps速率的应控制在3个以内;而2.5Gbps速率及以上的差分对,除在BGA下出线必须打过孔以及压接式接插件必须的压接过孔外,在其信号走线的其它位置尽量不要再打过孔。/ F4 q0 {; l- x" k1 B
(6)时钟信号在不同电平间转换时,尽量采用交流耦合结构。交流耦合电容,选取不宜太小,通常1GHz以上频率选0.01μF,以下的选取0.1μF。泻放电阻和匹配电阻在PCB中的布局和选择。对于有泄放电阻或终端匹配电阻的差分接口电路,泄放电阻R1应尽量放在驱动pin附近,匹配电阻R2和R3尽量靠近接收pin;
: w0 o* |5 Q' X# r3 S# P% [0 i(7)考虑到散热和能承受的额定功率,最好选择选择0603封装的电阻,或者0805封装的电阻,不应选用0402及更小封装的电阻,否则应具体计算该电阻上的功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