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存储器设计-2片DDR3的pcb设计(T点)
1.把DDR管脚分组,A组电源组(VDDQ、VSSQ、VDD、VSS、VREF),B组数据组(DQ 0-15、LDQS、UDQS、LDM、UDM),C组功能组(CK,CK#、CKE、SCS#、A0-15、BA0,BA1)
2.布局原则,DDR X1时,点对点布局,DDR X2时,和CPU连接中心对称.注意地址线的走线空间和串接电阻放置位置。DDR X4 X8时,一般正反对贴,同层放置时将导致远端分支过长
3.DDR布线距离经验值,2片DDR,中间无排阻时:600-800MIL,有排阻时800-1000MIL,数据线串接电阻一般放在数据与DDR中间,或以layout GUIde和仿真为准。
4.地址线和控制线,时钟线,串联电阻靠近控制器端,多个DDR远端分支,并联电阻放在DDR端第一个T点处,长度不要超过500MIL,菊花链拓扑的,电阻放在最后一个DDR,长度不超过500MIL。
5.VREF电源退藕电容必须靠近DDR和CPU管脚。
6.布线要求:单端50欧,差分100欧,数据线每10根走在同一层(D0~D7,LDM,LDQS),(D8~D15,UDM,UDQS),信号线间距需3W原则,数据线,地址控制线,时钟线保持20MIL,3W
7.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包地处理,走线宽度15-30MIL,VREF电源先经过电容再进入管脚,走线宽度不小于20MIL,与其他信号层间距20MIL以上,走线不得跨分割,要有参考平面,如需改变要增加过孔和电容。
8.两片以上的布线拓扑结构优先远端分支,T点过孔打在两片DDR中间,菊花链需得到仿真验证或Layout GUIde要求,支持读写平衡的才支持菊花链,所有DDR信号距离和参考平面边沿30-40MIL之间。
9.数据分组,低8位(DRAM_D0-D7、DRAM_DQM0、DRAM_SDQS0,DRAM_SDQS0_B),高8位(DRAM_D08-D15、DRAM_DQM1、DRAM_SDQS1,DRAM_SDQS1_B),地址线控制线时钟线设一组。
10.等长规则,以每组最长的线来进行等长,数据线最大不要超过2500MIL,误差+-25MIL,与时钟线误差控制在+-25MIL,地址线误差+-100MIL,DQS,时钟差分对内误差+-5MIL。
11.建立项目,导入原理图,生成PCB,设置板宽,放置固定孔,将丝印改小放到器件中心,打开电气性能规则,设置叠层,命名叠层符号。
12.DDR预布局,打开交互式布局先布局DCDC部分,再DDR布局,将电容就近放置背面摆放,CPU滤波电容放置在背面,设置忽略同一封装内焊盘间距,注意DDR与CPU布线距离。
13.CPU扇出,设置规则,过孔10-16,间距6MIL,添加电源类,差分类,根据类来设置线宽6MIL,电源类10-60MIL,差分类走线宽度5MIL,间距8MIL,添加6对差分线到类里面。
14.设置常用规则,阻焊单边2.5MIL,铜皮全连接,反焊盘7MIL,焊盘采用十字连接,过孔采用全连接,DDR进行手工辐射形扇出过孔,利用粘贴复制扇出另一片DDR,电源走线需加粗,删除无网络焊盘和单端节点。
15.DCDC模块采用铺铜布线扇出,放置填充增加载流能力,连接单点接地,打上散热孔。
16.电容分类放置,采用均匀摆放在CPU底层过孔附近,部分GND可以合孔,VREF电阻电容放置在DDR附近或底部,DDR电源滤波电容,均匀放置过孔旁边,电容可以对齐操作。
17.DDR布线,创建数据组Classes,地址线,控制线,时钟线添加Classes,打开单独一组飞线,优先走第三层,每组优先走差分线,其余线先强连不管DRC报错,再将交叉的线互换挪孔修线,连完后走线优化满足3W。
18.地址线,控制线,时钟线走线优先远端分支,左右两边DDR往中间扇孔,把线都往中间走,粘贴复制到另一片DDR,在第三层T点位置进行走线互连,修正DRC错误。
19.地址线,控制线,时钟线分顶层,第三层,第四层,和低层走线,先强连不管DRC报错,再将交叉的线互换挪孔或者换层修线,连完后走线优化满足3W。
20.PCB蛇形等长,每组设置匹配长度规则进行等长,间距规则设置3W10mil,将每组最长的走线修成最短,锁定走线,以最长的走线误差范围+-50mil。
21.每组走线距离不足进行蛇形等长走线,完成后要打撒联合,走线不可以和其它层的走线重叠,注意差分对,对内等长需满足5MIL误差,不可超过2倍S。
22.地址线,控制线,时钟线根据位号创建xSignaIs,U1-U2的走线和U1-U5的走线要相等,误差设置+-100MIL,把最长的线修短,走线尽量满足3W,等长绕成绿色就可以了。
23.等长全部完成后,把剩下的电容进行连接,部分电容就近打孔,也可灌铜走线,设置负片层地平面GND,在第五层电源层,画一条分割带,把所有DDR的电源包裹在里面,设置VDD_1V5平面。
24.顶层进行全面铺铜,利用复制粘贴到底层也要全面铺铜,把多余碎铜放置多边形挖空操作,然后重新灌铜。
25.运行DRC,处理开路短路报错,检查每组规则是否符合。调整完走线后需再次检查每组规则,检查过孔是否盖油,将丝印摆放在元件附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