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业一站式赋能平台

PCB联盟网

搜索
查看: 3147|回复: 0
收起左侧

PCB技术指南之设 计 流 程

[复制链接]

38

主题

64

帖子

480

积分

一级会员

Rank: 1

积分
480
发表于 2020-7-25 15: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CB技术指南之设 计 流 程
* a) _( g. i  I/ C, p, [! D! i. G" T6 m+ U" Q1 K8 [
    在PCB的设计中,其实在正式布线前,还要经过很漫长的步骤,以下就是主要设计的流程: 7 r! u( j' L1 E' ~" @1 D# N
$ K6 C& F: z2 O; w% D: g
----系统规格 : ]( I. B$ U3 B
: \0 f- D  G% k, S7 E# t
    首先要先规划出该电子设备的各项系统规格。包含了系统功能,成本限制,大小,运作情形等等。
: ?# _8 o! g) H8 T% a8 ]# F2 [) x5 _6 `+ X6 |
----系统功能区块图 # F7 I! W7 v; h, A* S6 P

: |( M$ t  \- r' c$ R) Q7 ?    接下来必须要制作出系统的功能方块图。方块间的关系也必须要标示出来。
# ~+ f2 \" k% W# U9 p1 Z
, e; J! g# {2 t# }: S0 ^% p" E----将系统分割几个PCB
& \/ `' n# D1 p3 C
9 Z/ q) w  h/ m/ D- a- n1 \9 P    将系统分割数个PCB的话,不仅在尺寸上可以缩小,也可以让系统具有升级与交换零件的能力。系统功能方块图就提供了我们分割的依据。像是计算机就可以分成主机板、显示卡、声卡、软盘驱动器和电源等等。 8 Q5 V6 E1 L% u3 E- Z# f

# i; ~4 L" B  W1 s6 V  P----决定使用封装方法,和各PCB的大小 " @. X* u6 U4 K6 ^+ C
4 ?; D; N. p1 j( `* T4 O" g
    当各PCB使用的技术和电路数量都决定好了,接下来就是决定板子的大小了。如果设计的过大,那么封装技术就要改变,或是重新作分割的动作。在选择技术时,也要将线路图的品质与速度都考量进去。 3 A  A7 x5 f/ q9 y5 d1 s# y3 C7 y
( @8 B  A* H) v# S' @
----绘出所有PCB的电路概图 ! Q/ j/ b0 }# S7 r$ V8 j

) b- f0 x) _; N  f4 x    概图中要表示出各零件间的相互连接细节。所有系统中的PCB都必须要描出来,现今大多采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的方式。下面就是使用CircuitMakerTM设计的范例。 / r  r( o- i' ~8 V% m' a2 O
PCB的电路概图
: z4 X7 K5 y5 W- G( M
  l# L9 j% S' O4 O+ v, ^5 W----初步设计的仿真运作
7 K0 d% E6 P$ Q! i& _8 b$ \
4 c4 ]; R, l, a, v/ Q. @$ g    为了确保设计出来的电路图可以正常运作,这必须先用计算机软件来仿真一次。这类软件可以读取设计图,并且用许多方式显示电路运作的情况。这比起实际做出一块样本PCB,然后用手动测量要来的有效率多了。
! v: p7 `% `+ ]3 H$ N. |) G  }; }8 @1 I9 g* m
----将零件放上PCB
) x2 s& v* H0 V, }) w1 Q4 i& j1 B* s+ ^
    零件放置的方式,是根据它们之间如何相连来决定的。它们必须以最有效率的方式与路径相连接。所谓有效率的布线,就是牵线越短并且通过层数越少(这也同时减少导孔的数目)越好,不过在真正布线时,我们会再提到这个问题。下面是总线在PCB上布线的样子。为了让各零件都能够拥有完美的配线,放置的位置是很重要的。
) A# R7 F$ [. ?4 a8 u0 o6 p  g5 U6 _+ @$ ^
----测试布线可能性,与高速下的正确运作
9 y. n! x1 B  G; {: i* T+ |9 P
" C* C" W) b; P5 V  R    现今的部份计算机软件,可以检查各零件摆设的位置是否可以正确连接,或是检查在高速运作下,这样是否可以正确运作。这项步骤称为安排零件,不过我们不会太深入研究这些。如果电路设计有问题,在实地导出线路前,还可以重新安排零件的位置。
# g* q& B2 V+ N  c% J' o2 r6 {  J7 z- \- k
----导出PCB上线路 & Z( B, ]1 y. _; C- l& ?

& h# ^; }; b  }    在概图中的连接,现在将会实地作成布线的样子。这项步骤通常都是全自动的,不过一般来说还是需要手动更改某些部份。下面是2层板的导线模板。红色和蓝色的线条,分别代表PCB的零件层与焊接层。白色的文字与四方形代表的是网版印刷面的各项标示。红色的点和圆圈代表钻洞与导孔。最右方我们可以看到PCB上的焊接面有金手指。这个PCB的最终构图通常称为工作底片(Artwork)。
: E5 _- b% |2 R# C' ~- H4 p: b2 g
- D8 @3 Q7 k# q" \: s, a    每一次的设计,都必须要符合一套规定,像是线路间的最小保留空隙,最小线路宽度,和其它类似的实际限制等。这些规定依照电路的速度,传送信号的强弱,电路对耗电与噪声的敏感度,以及材质品质与制造设备等因素而有不同。如果电流强度上升,那导线的粗细也必须要增加。为了减少PCB的成本,在减少层数的同时,也必须要注意这些规定是否仍旧符合。如果需要超过2层的构造的话,那么通常会使用到电源层以及地线层,来避免信号层上的传送信号受到影响,并且可以当作信号层的防护罩。
( f6 q: j2 u, I, B' V$ ~0 P" ^/ v! @& F. b" o6 E

- Z8 [, P! K4 s' [; B# R
, x* {6 N3 u! i6 s. f0 r# J$ F: l# Q2 w* K% g
1 D4 j% o2 U2 t.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