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业一站式赋能平台

PCB联盟网

搜索
查看: 57|回复: 0
收起左侧

点亮手记——GPU之路的经验教训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前天 12:36 |阅读模式

点亮手记

——GPU之路的经验教训2021.82025.5注:本文的所有内容不涉及公司机密,不构成投资建议,仅表达个人观点和陈述客观事实,请读者自行分辨。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前两天,小米的玄界回片了,采用3nm制程,整个研发花掉了一百多亿。
华为海思因为政治原因不能继续生产先进制程的麒麟系列,但在做出麒麟970之前,华为海思已经在半导体领域默默耕耘了数十年。华为的昇腾系列也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花费近十年时间,做到了现在的“英伟达平替”水平。
哪怕是专注于入门级SoC的紫光展锐,也是从基带芯片做起,一步一步整合,提升,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数度风波,才最终做到现在一百多亿的营收。
而各家国产的GPU公司,普遍成立于18年前后,融资额普遍在数十亿到近百亿的区间,迄今为止,商用案例还较为有限,产品和生态都还需要进一步打磨。

从ARM的Cortex到自己的架构,至少需要三代产品,要做出一款能用的训练GPU,也需要至少三代产品,千人团队,六七年时间,三次流片,近百亿投入,省着点花也要50亿,这真不是开玩笑。
所以,你也配做芯片?
这不是在骂人,这是在后VC时代的一句郑重的提醒。投资芯片并不是一夜暴富,而是需要十年数代产品坚持不懈的迭代,这中间可能需要数波基金的接力,需要经历多次低谷和人员的流失,甚至需要创始团队培养好能够接班的中层。芯片是金字塔尖的行业,塔尖下面的每一块石头都有它的意义,从来就只有堆金字塔,而没有摘金字塔,捡金字塔,PPT金字塔,想着捞一把就走的,确实不太适合这个行业。

太技术,太单纯,太理想化的团队,也很难在这个行业存活下来,就算活下来,也是在饱经磨难之后。
劣币驱逐良币是每个行业发展初期的必然现象,因为人类的本能就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所以创业初期,PPT写得好,团队背景光鲜,舍得烧钱,PR做得好的企业会很有优势,但是仅限于创业初期,半导体公司的所有初始滤镜会在第一款产品出来之后戛然而止
本人在做芯片之前,待过几家头部大企业,这几家企业毫无例外,都是行业内道德水准较低的良币。这里的较低,是“有,但不怎么多”的意思,不是道德败坏的意思。任何一个有价值,有发展的行业,最容易活下来的,都是这样的企业,中国的芯片行业也一样。是良币,证明自己对社会,对国家是有价值的,才会被允许活下去,道德水准相对较低,才能抢到更多的单,裁掉更多的员,有更大的冗余来面对各种各样的风浪。我们经常看到某某大公司在网上被骂,说其道德败坏云云,但其实这些对于一家大公司和相关部门来说,只是不符合大众道德洁癖的癣疥之疾。
任何一个看似反常识的结论,都是要经历漫长而深重的教训之后,方能得出。

我们听过很多的革命故事,里面有可恶的地主老财们,他们剥削人民群众,无恶不作,最终被革命队伍绳之以法。在2025年的今天,地主老财们基本上已经剥削不了普通老百姓了,他们改了个名字叫做资本,开始剥削创业团队,而且他们看上去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恶。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么评价资本太过刻薄,但他们的共性都是在允许的范围内做到利益最大化,有一部电影叫《顾问》,对资本的刻画入木三分。在深入了解这个世界之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看明白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有知识有见地的年轻人重新开始崇拜毛主席的原因。当然,别觉得资本又贪又蠢,他们很聪明,只是不太会掩饰,毕竟会掩饰的都被叫做成功人士了。

而创业做事,尤其是做像芯片这样的大事,确实少不了资本的参与,那么如何处理和资本之间的关系就非常重要。只会玩资本的不行,得罪所有投资人融不到钱的更不行,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让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情。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极难。真正能够了解每一名伙伴的优点,并且放到合适地方的创始人,才是创业公司真正需要的创始人。

搞定了最重要的钱,下面就得搞定同样重要的人。
钱是0和1的关系,人是-1~1的关系。有钱,公司可以开起来,但是有人,可能公司反而会做不好。关注足球的朋友都知道“球星黑洞”的故事,大家都要球,踢法重合,球反而踢不赢,在创业的时候,全明星阵容可能融资会容易,但是磨合会很难,大家代表了不同的直属团队,甚至是不同投资人的利益,做起事情来就会困难重重。不要总是批评屁股决定脑袋,事实上,屁股就是会决定脑袋,人一定会先考虑自己以及自己所代表团体的利益。
很幸运我们有一位在业内德高望重的创始人,就连我这种呆过六七家公司骂过无数傻X的人都能停住脚步,在他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点亮了属于自己的芯片。
每个平凡的自我,都曾幻想过,
以你为名的小说,会是枯燥或是隽永。


其实这个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像电视剧里那样的一夜成名,一炮而红,更多的是由琐碎的杂事慢慢堆砌成的伟大。我们都是渺小的人,一个人,一段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情,一个团队,一段时间,最好也只围绕着一个方向做事情
创业公司,尤其需要有这样的认知。无论BP上写得多么天花乱坠,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多长时间能够做出来,集中所有资源能做到什么水平,这就是孙子兵法里的“知己”,说得通俗一点,叫“有B数”。没有B数的人无法在创业公司中生存,轻则不贡献价值,重则产生副作用,对于这样的毒瘤,创始人一定要及时予以清除,关系再好也不能留。集中资源,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好,把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交给擅长的人,不打穷仗,不纠结,不反复,目标明确,这是创业公司初期唯一的生存之道。


不理会身旁的萦萦扰扰,径直奔向理想的孤岛——猫尾
当然,有两个角色的人除外:一个是老板,老板得负责断后,张文先生说过,创业公司CEO是公司最大的孙子,我深以为然,无论这位老板之前是做什么的,只要成为了老板,那么就得样样合格,融资,招人,运营,宣传,技术路径规划,不能有明显的短板,甚至连一起的创始人都不能完全放心,最终决策还得自己来做;另一个是战略负责人,他是整个公司的探测器,要根据行业的特征,提前一代产品精确描述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并规划未来的产品方向。

很多人会对“运气”这两个字嗤之以鼻,认为这是纯粹的迷信,但有的时候,你不得不承认,运气真的是实力的一部分。其实很多时候,运气并不像是我们编程取随机数一样真的随机,它是一种必然,是由国际政治,宏观经济,地方政策,行业状态,乃至人员配置,创始人性格等等方面决定的,古人管这些叫“天时,地利,人和”。普通人大脑的算力实在有限,无法基于这么多的因素进行推演,所以往往会归结为运气。
当然,创业公司也不是没有办法来尽量规避“运气”带来的风险。高效而稳健的决策是最关键的,创业过程中,很多事情是一步错步步错,一步慢步步慢;在初期,虽然资源有限,但是在该做的事情上一定要大气,大气不一定能成功,但是小气一定会失败;要尊重客观规律,切忌想当然,甚至想要以一己之力改变客观规律,这一点在决策团队不擅长的领域里尤为重要;要顺势而为,而不是别别扭扭,吞吞吐吐,朝三暮四,反复无常;最后,招人需要远离性格有缺陷的人,执拗,贪婪,纠结,俗称印度人性格,这样的人非常不适合创业公司,确切地说,啥公司都不适合。
世界确实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但搭草台班子的难度远超绝大多数人的想象。一个初创的草台班子,会不会塌台取决于四根台柱子。运营,融资,市场,管理四只脚,只有都堪堪能用,才能撑起台上载歌载舞的研发和产品,草台班子不怕有弱点,能认识到的弱点都好解决,就怕某一个角上,看似很长很结实的台柱子其实是根烂柱子,这样极易引起误判,从而塌台。

说了这么多创业公司的经验和教训,但加入什么样的团队,做什么样的事情,最终还是取决于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创业公司风险高,1%可能性一路顺利上市一夜暴富;9%可能曲曲折折最终有了一个好结果,但是并没有获得超额的回报;40%在不够成熟的创业公司呆不下去最终选择半途离开,如果是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这个概率接近90%;还有50%公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曲终人散。我真的不是已经上车了要把车门焊死,而是这就是残酷的现实,即便是当年风光无限的明星创企,“小龙”,“小虎”级别的那种,行业内Top5的创企,最终一地鸡毛的,两个手都数不过来。如果没有一点经济积累和工作经验,进入创企其实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一份工作而言,最容易的工作是按部就班,做一些技术,市场,或者其他有经验可借鉴的工作,难一点的是创新,分析,或者没有什么可以直接借鉴的工作,再难一点的是决策,再难一点的是等待,最难的是在不确定中等待。经历过的朋友会明白,加班远没有等待辛苦,加班只是体力上的辛苦,而等待一件不确定的事情,是心理上的煎熬。所以你可以鄙视司马懿的人品,但是得佩服他守墓的那三年,他为人所不齿的胜利可不是一句活得长就能概括的。

什么样的员工配什么样的公司。一流的员工和公司是合作关系,他们能够带来资源,和公司共同成长,二流的员工和公司是雇佣关系,拿多少钱做多少事,三流的员工和公司是依赖关系,离开了平台往往就失去了光彩,所谓的“高价垃圾”,“大厂废物”就是这种员工。创业公司的价值,是可以提供更广阔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内容,让一部分员工成为一流员工,再和一流员工们一起实现共赢。


回片之前,我常常想,得用游戏的优秀画质羞辱一下之前接触过却不看好我们的人,证明一下他们的错误,让他们后悔,回片之后,却又觉得并无所谓,本来这个世界上的人就有着各种各样的立场和态度,任何人去看问题的角度都是从自身出发,管中窥豹,所不同的只是有的人用的广角,有的人用的长焦。所以我们的磨难,是我们自己结下的果,他们的后悔,也是他们自己结下的果。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回片点亮是一个清零点,意味着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但愿我的这篇点亮手记,能够帮助到想创业,或者身处创业公司的朋友们。至于未来图形GPU的发展会走向什么方向,那是下一个故事。
未来不是预测,猜想,是听到,看到,然后做到,芯片的点亮,意味着手中有了武器,意味着我们参与并改变未来图形生态发展方向的机会,触手可及。

愿我们终能成为中国图形GPU之光。



END

作者:铁云欢迎关注铁云文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