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感应耦合
感应耦合主要发生在导体之间以及某些部件之间(如变压器、继电器、电感器等),可分为电感应耦合和磁感应耦合两种。电感应耦合的基本原理是源电路上的电压产生电场,与敏感电路相互作用后,出现电感应耦合(容性耦合),即两个电路之间存在等效耦合电容,噪声通过这个耦合电容传递到被干扰对象上。感应强度与源电压、频率、导体几何形状和电路阻抗等因素相关。磁感应耦合(感性耦合)则是由于变化的电流产生磁通,使源电路与敏感电路之间存在链环,从而出现磁感应耦合,即两个电路之间存在等效耦合电感。感应电流强度与源电流、频率、导体几何形状和电路阻抗等因素相关。
针对感应耦合问题的仿真,可以采用场路协同的思路,通常利用低频电磁场仿真软件(如Maxwell/Q3D)进行无源部件的建模分析,提取无源模型并结合其他器件模型,在电路系统中建立完整的感应耦合电路,仿真相应的感应噪声强度,并分析对应的优化改善措施。
四、EMC仿真的灵活性与优化目标
EMC仿真相对其他领域的仿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不同的工程师对同一个产品问题进行EMC仿真时,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建模思路和方法,因此仿真结果也会有所不同。然而,重点在于能否为产品设计带来正向的优化措施,避免潜在的EMC设计风险,或改善EMC性能。无论是进行哪种类型的EMC仿真,如辐射发射(RE)、传导发射(CE)、辐射抗扰度(RS)、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EFT)、静电放电抗扰度(ESD)、电磁脉冲抗扰度(EMP)、浪涌抗扰度(SURGE)等,都可以从噪声耦合路径的角度进行仿真分析。
五、电磁兼容的标准
为了确保设备和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各国和国际组织制定了许多EMC标准。这些标准规定了设备和系统的电磁辐射限值、抗扰度测试方法等。例如:
l CISPR标准:由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制定,主要涵盖设备的电磁辐射和抗扰度测试。
l IEC 61000系列标准: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涵盖了电磁兼容的各个方面,包括电磁干扰、抗扰度和测试方法。
l EN标准: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制定,涵盖了电磁兼容的各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