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业一站式赋能平台

PCB联盟网

搜索
查看: 113|回复: 0
收起左侧

张一鸣:为什么 BAT 挖不走我们的人才?

[复制链接]

1077

主题

107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法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1496
发表于 2024-2-26 14: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o42vnkhdugz64067752846.png

o42vnkhdugz64067752846.png
5 `; r# h& s% q& n/ X
最近有小伙伴说没有收到当天的文章推送,这是因为微信改了推送机制,有一部分小伙伴刷不到当天的文章,一些比较实用的知识和信息,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建议大家加个星标??,就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
: }7 C0 P6 G) [1 Q2 {# |8 Y

fcovqfkbr5464067752946.png

fcovqfkbr5464067752946.png

: ~5 M5 y+ H/ z& ?0 l) B% `
* M5 b1 H) T) s; [6 f正文
& ^: Z+ K$ ^. g4 J6 l

dhxzqneu11364067753046.jpg

dhxzqneu11364067753046.jpg
2 I. v) V) W7 A
0 K; G3 ]  [7 S: C/ }9 W/ K$ `: S
7 N+ {" _- ?7 W/ H1 ?  F( v4 f
8 K' q, P: T" D; _  z
导读:很多企业失败的时候,总说是政策的变化、市场的变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技术发展的变化等等,导致了失败,其实这都是瞎说,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原因,都是因为你招的人不行。可见,人才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 B$ }5 a1 `' t3 F互联网圈的HR都清楚,想从今日头条挖人很难,包括BAT这些行业巨头,开出不错的条件,能从今日头条挖到的人才也是非常少的,这是为什么呢?
; I2 h! M& q; H$ j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说:一名优秀的CEO首先应该是优秀的HR ,这不是没有道理的。5 P- e7 ^' g, k& h
张一鸣骨子里是一个执着于代码的程序员,擅于用最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他认为,对于企业来说,普适、相对长期的只有人才,只有人才在公司起的作用是不变的。他也曾在多个场合的演讲中,谈到有关人才的问题。
; u  y; z! k4 H, p$ O7 Q8 m3 h5 E今天,我们就整理出四个张一鸣曾经详细解答了的“有关大公司普遍关心的‘人’的问题”,看看他是如何选人、用人、留人的。5 K# J$ f  a; N" \3 |" c
问题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业务愈发复杂,是不是应该更重流程?制度设定是不是越细致越好?
- j( D& x+ l% c& a) J0 ^* {早期公司的业务应该都不复杂,因为最早公司只做产品、技术,不做市场、PR、媒体合作等等,所以业务很简单,但是公司成长之后业务就越来越复杂,因此要招很多人,人才队伍就稀释了。这时混乱就开始出现,怎么办呢?4 H: z% M, S6 A4 ?7 t" w8 y
比较常见的是,提高公司的复杂度,增加流程和规则,通过流程的增加以防止出乱子、出问题。这是常规的解决思路,这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但长此以往其实上会产生很大的损失。重流程之后,在公司做一件事就变慢了——很多大公司都是这样,公司会因为没有创新精神而被淘汰。
6 ~3 a( p2 a0 ]& E. F因为从制定规则的部门的角度来讲,为了少出问题,肯定会让流程和规则越细越好,但这会弱化很多最优解的可能。因为我们面对的情况可能是弹性、灵活的,如果有很多限制,员工就会不想去找最优解。尤其当行业出现重大变化,而公司不能靠惯性前进的时候,累积的规则及流程制度是特别大的阻碍。* v- m9 _- Z9 s2 U( H  Q' s0 ?
那是不是不需要流程了?这种情况更糟糕。有流程的公司往往不会乱,只是会变得很慢、很僵化,而没有流程规则的公司则会变得很乱。8 Z' ^9 N0 `+ Z7 \
比较好一些的方法是,提高人才的密度,增加有大局观、有好价值观、知识和能力也很全面的人才。+ Z; Q" H' F. p! @0 ?/ F
如果招的人才理解力极差,那么公司的制度就得定得非常详细。但是如果面对一群高素质的人才,就可以将规则定得很简单,简单成少数原则。大家照着原则而不是手把手的规则来配合,甚至只要知道目标,结合常识就可以行动。
' `, ?8 X* ?+ E1 Q' z一般最容易增加的是规则,因为规则总有公司可以参考。一般在行业相对稳定,模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规则是没问题的。如果是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行业里,规则固化了同事之间的配合方式,制约了灵活性,就会出现许多问题。
3 O; a1 W: j. D0 E1 C) R  S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跑着跑着就跑不动了的原因,因为公司业务成长起来,制定好规则后,公司靠惯性往前进,一旦遇到行业突然发生变化,需要内部做很大调整的时候,这些惯性反而成为了束缚。
/ A* h$ l" H, s4 g我们认为,像今日头条所处的行业属于创新性行业,尤其在这几年会面临不断的挑战和变化,所以我们觉得应该减少规则,保持组织的灵活性,适应业务的发展。, ]8 `; _0 e5 f) g: d
所以,公司成长业务增加,核心的关键是让优秀人才的密度超过业务复杂度的增加。我们公司把这个总结为“和优秀的人做有挑战的事”。有挑战的事其实就是复杂度不断增加的,需要和优秀的人一起做。/ W3 m( \/ Z3 W$ J
问题二:怎样防止员工被挖走?公司人才制度应该如何设置才能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并保证留存率?6 Z+ S6 t6 g* p( j
人才机制主要包括三个要点。第一是回报,包含短期回报长期回报;第二是成长,他在这个公司能得到成长;第三,他在这个公司精神生活很愉快,他干起事来觉得有趣。3 P2 ?( F/ s: W, _, |% d, K
除此之外,核心还是有效的激励策略。
5 q& H2 a, I! n) C: n0 e$ F5 \1、要提供最好的ROI(指投资回报率)
8 {; K* P9 I, |6 x! i$ z5 \) c" r* J我们常看到一个词,人力成本,很多公司把人才当成耗损的成本。尤其是比较节约的CEO会想,我很便宜的找到这个人,挺好的。但其实,如果拿美国对比,美国的人力成本特别贵,中国的人才去美国之后,也都会两倍三倍的待遇增加。中国、印度、柬埔寨的人力成本低,但是仍然是美国发展的最好。核心的原因是,美国通过配置优秀的人才有更好的回报,所以核心关键不是看成本,是看回报和产出。( K3 p1 ~2 q4 \
公司的核心就是要通过构建好的配置,配置好的生产要素,让公司有最高的ROI,并且给每个人提供好的ROI,所以公司的核心竞争是ROI的水平而不是成本水平。只要ROI好,薪酬越多,说明回报越好,这跟投资一样。所以我们一直跟HR部门说,我们希望pay top of the market。  Q, c4 j/ Y6 D
我们主动要求HR部门至少每年要对市场薪酬做一次定位,保持市场薪酬在业内领先。当然如果人力成本很高,反过来要求公司必须能把这些人配置好,发挥好,但这正是一种进取的姿态。
. d1 S7 H; F% b. e6 C6 w: R/ [9 u* f2、回报要保持足够高的天花板,任何时候能吸引创造超级价值的顶级人才加入奋斗7 m& t- Y& C6 e$ B% U) l6 c: }
我这一两年在面试时,常有候选人说,今日头条已经发展得比较久了,最好的加入时机错过了。我们觉得很郁闷,如果大一点的公司,好的人才都不加入而去选择创业公司,那后续的竞争力就有限了。: {' o5 M( p  l; C- v- T: J9 K
因为一般早期公司都使用期权制度,给工程师很高比例的期权,但是你后来肯定给不出高的相对比例,因为人多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D9 t5 f9 r  s  j( P4 c( F
我想期权不是最关键,期权无非是有可能获得超额的回报,有可能财务自由。所以核心其实是有没有提供超额回报,有没有让他有机会上一个台阶的回报。所以我们认为重点要把激励放到提高年终奖的比例上,所以我们跟公司内部说,希望非常突出的人有机会能够拿到100个月的年终奖。) e6 \( w( U3 k7 M
这个时候我们要让他知道,任何时候加入今日头条,回报都能非常非常高的,并且平台资源非常好,这要比去创业公司有竞争力。! t* R2 i6 z' D2 t2 H, W3 `% ~* @
我发现一个问题,前置的股票期权核心奖励的不是员工的业务能力,核心是奖励他们的投资能力,一个人的回报基本上取决于他在什么时候加入什么公司,要现金多还是要股票多。0 _3 U( _) J  A6 X
可能业务非常好的人,他可能经济条件不够好,加入的时候要求多现金,后来即便他业务干得非常好,回报也会少很多。如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其实非常鼓励,能够把更多的激励放到事后,放到年终,把更多的激励换成与个人贡献相关而不是与投资眼光相关。& J8 m$ s1 C: `: |/ q+ g
3、公平理性按照岗位级别评定和绩效评估确定薪酬
" g; ~  ?/ }- Y+ Y我们做过统计,发现薪酬和表现相比,经常会出现各种形式的溢价,熟人溢价,新人溢价,资历溢价等等。
' d) ?9 @8 i# Q) ]$ ~2 {4 g  F- c所以头条内部,按岗位级别定月薪,岗位级别代表他在这个专业领域的稳定产出,我们不让业务主管定薪酬,业务主管只定岗位,也不让他参考历史薪酬,不管他上一家公司薪酬是什么样的,不让历史薪酬影响了岗位级别的评定。HR会根据岗位级别综合当前这个阶段的供求关系,竞争激烈程度给出offer。0 s* y0 {) c( ^  Q6 ^- O- `
问题三: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公司会强调HR的重要性?9 `" j8 n. z; I! ?; [9 ~
其实,一个CEO应该是优秀的HR,如果把公司当做一个产品,主要有三种输入,第一个是钱,资金输入;第二个是机会输入,信息输入,业界在发生什么,要有什么改变,这个考察CEO的判断;第三是人才输入。4 C4 i: y+ z; S+ J- m
公司的产出是利润,是服务,是产品,在输入跟输出之间,要取决于输入质量以及对输入的配置。你资金是否有效使用,人才是否有效使用,这部分是管理。输入和管理决定输出,在定了公司业务方向后,输入中最重要的是考虑人才的输入。
( O: a6 ]* S: l  ?- M除了CEO要做HR之外,HR也要做好HR。行业的现状是HR的门槛低,我觉得,HR不仅是招聘,还是参与公司这个组织管理,协助CEO和业务主管进行招聘和人才的配置。其实要对公司,对组织能力有深入的思考。
, d4 A- O. a$ r+ W+ o我认为,甚至可以说,人力资源其实就是指对人力资源的理解。如果你准确理解你的业务目标,同时衍生出对你岗位的理解,并且你对业界的人才非常理解,其实业界的人才都是你的,因为人才都是流动的。
; c" r) S. o# O$ r" P如果一个公司不能正确理解人才的话,他的人才并不是他的。经常会出现一个情况,一个人在这个公司表现并没有很好,出去别的公司或者创业获得很大的成功,这就说明他并不是你公司的人才,因为你没有正确理解从而使用。! x" A' g$ [" h, {! S9 }4 A4 ^6 a
如果给HR提一个很高的标准的话,我觉得要能写出《How Google Works》这样的书,如果HR不能对如何组织,以及如何动员产生效率有理解的话,只是做招聘等事务性的工作,其实离一个优秀的HR还非常远。
4 n; }, v- ~5 U. d问题四:公司应该重视什么样的员工?优秀人才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质可供识别?
# d# v, T/ u$ h, }6 g4 _我过去10年面试过小2000个年轻人。10年过去,有的人依然保持很好的特质,就是“Stay young”,这种人基本没有到天花板。+ @& Q7 `& y- ^. l* o
如果要总结他们相同的特质,我认为最重要的特质是——延迟满足感。0 j: z4 ^2 J4 L0 F8 Q8 A
什么是延迟满足感?
1 K0 F& p9 g* S3 M  I2 J' c上世纪 60 年代,美国有个著名的「斯坦福棉花糖实验」,实验中,小孩子可以马上获得一样奖励,比如 1 个棉花糖,或者等待一段时间,得到 2 个棉花糖。8 Y0 f! [7 g2 c& D
实验发现,能为偏爱的奖励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孩子,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如更好的 SAT 成绩、教育成就、身体质量指数等。8 e4 C+ H# [; E6 n
延迟满足,就是指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3 B2 b; |" P/ `9 ~9 [
张一鸣就是这样的人。
; Q( X, `" B2 b+ P9 l2016 年,张一鸣接受财经专访,出来的稿子里,延迟满足感这个词出现了 10 次。
+ t  y6 z9 `8 `7 K! @& R3 k其中一句,张一鸣说: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问题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没有延迟满足感。) d) Y# |$ F0 C0 M+ Z
下面我们就看看,张一鸣是如何在具体的人生实践中利用延迟满足感的。同时也希望,这篇文章也能为你带来行动上的改变,让自己变得更好。5 q; f6 |0 Y0 K8 ^
1、刚毕业时工资差三五千块,真的可以忽略不计
. B/ q4 B# U; L2 ^选什么专业、公司、职业、发展路径,自己要有判断力,不要被短期选择左右。
% ^3 M8 t( N3 [+ A+ K) Q, N) M! m比如很多人毕业后愿意去外企,不去新兴公司。2006 年左右,很多学弟、学妹问我职业选择,我都建议他们去百度,不要去 IBM、微软。$ c2 q, m6 m: b; j% }, a
但实际上,很多人出于短期考虑,比如名气大、薪酬高一点,都去了外企。刚毕业时薪酬差三五千块,真的可以忽略不计。! z/ S6 R) k# |, e* [0 t: P2 o' ]
短期薪酬差别并不重要,但实际上,能摆脱这个、能有判断力的人,也不是特别多。
$ j1 v/ G; z  ]我更关注事物的本质,关注事物的未来走向,看这件事是不是长期有益的。如果只看短期利益,就很浪费时间。
1 \0 J+ o" U) d% U3 ]我曾总结,当自己无法选择和判断的时候,就要离远一步,远到用更重要的原则和更长时间的尺度来衡量就清楚了。
& E/ x. ]7 T5 G2016 年,新经济 100 人的李志刚问我,「三年多,你做了哪些关键决策,让今日头条从一亿美金,做到了百亿美金?」0 A( o. {! |; o7 q# a0 ]7 m* V$ k
我觉得,大部分重要决策,我在创业之初头三个月就基本做完了。
8 Z) n0 M4 ?0 s% u9 N3 P延迟满足感,决定了你做判断时,是基于长期还是短期。
7 [: _7 h; T+ s( Z5 f- p. P2、工作不分你我,做事不分边界,大学毕业第二年,我就管理四五十人
% m2 B7 _! n. P; Z2005 年,我从南开大学毕业,加入酷讯。) N3 W2 x" c7 ]6 |) n
一开始我只是一个普通工程师,但第 2 年,我在公司管理四五十人的团队,负责所有后端技术,同时也负责很多产品相关的工作。
( y: r2 J5 Q; \. G& `( W6 S1 N第一份工作就成长很快,不是因为我技术最好,更不是我有经验。主要原因有 2 个:
" L# P4 M7 F# e0 Z5 j2 J第一个原因是,我工作不分你我。
: O- y( T+ h8 ^" x- i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后,对于大部分同事的问题,只要我能帮助解决,我都去做。当时 Code Base 中大部分代码我都看过了。新人入职时,只要我有时间,我都给他讲解一遍。通过讲解,我自己也得到成长。
: ]# i, f! e! e! ^9 W工作前两年,我基本每天都是十二点一点回家,回到家继续编程。我是因为兴趣,而不是公司要求。' k/ E0 x& _& I% r
所以,我很快从负责一个模块,到负责整个后端系统,一开始带一个小组,后来带一个小部分,再后来带一个大部门。" D& p2 {- d3 S/ g
第二个原因是,我做事从不设边界。) Y7 \0 S! I0 O% b/ c. j3 [
当时我负责技术,但遇到产品上有问题,也会积极地参与讨论,想产品的方案。" f: |* f* Y- ~$ T, p
很多人说,这个不是我该做的事情。% e/ r7 I4 O: N% c; p6 _
但是,做更多事情,让我得到很大的锻炼:! J/ K- H: x3 h$ i( i
参与产品的经历,对我后来转型做产品有很大帮助;参与商业的部分,对我现在做公司很有帮助;跟销售总监见客户的经历,对我组建今日头条的销售团队很有帮助。3 f, Z& @" c4 [' I
再举个反例。我有个前同事,理论基础挺好,但每次都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就下班了。
6 g/ r: _8 u+ E' A$ R; y3 r他在这家公司待了一年多,但对网上的新技术、新工具都不去了解。他就需要有人帮他做后半部分,因为他自己只能做前半部分。如果前端、后端、算法都去掌握、至少有所了解的话,那么很多调试分析,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做。
5 d5 R4 _8 z, ^5 R延迟满足感,会让你愿意主动做更多,得到更多的锻炼,而不是去斤斤计较「这是不是我该做的事情。」1 `' ]* g3 Z5 k6 E6 w& c
3、年轻人应该有更高的目标,不要局限在北京买一套房7 W$ \  H- i  i" k! `1 v
我的大学同学、共事的同事中,有很多非常不错的人才,技术、成绩都比我好,但 10 年过去,很多人没有达到我的预期。
+ z% Z# R; F% q% u" P& f为什么?很多人毕业后,目标设定就不高了。
3 x0 C7 @! Q0 Y/ r有的同学加入银行 IT 部门,只是为了快点解决北京户口,或者当时有些机构有分房补助,可以购买经济适用房。% v1 J8 z/ _3 c' o# P# ?9 C
是否有北京户口?是否能买一套经济适用房?如果你不甘平庸,有更高的目标,其实你就不会为这些东西担心。
2 {( N. a2 c& q: d$ h( n. @如果你一毕业,就把目标定为在北京市五环内买一个小两居、小三居。你把精力都花在这上面,那么工作就会受很大影响。你的行为就会发生变化,不愿冒风险。
9 b. d/ i! X$ f0 q. G  ~0 O& u比如,我见到以前的朋友,他业余做一些兼职,获取一些收入。那些兼职其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且对本职工作有影响,既影响他的职业发展,也影响他的精神状态。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哎,快点赚钱付个首付。7 d5 p% A% I6 c, m
我觉得他看起来是赚了,其实是亏的。
, C, N/ `% |- X8 a" f: L另外,年轻人应该住在市中心,哪怕房子小一点,在市区有更多的交流和活动,下班后也不需要浪费大好时光和宝贵精力去挤地铁。年纪轻轻不要着急在郊区定居,买了房我也建议你搬到市区来。* e: |' ~, j. R$ s: ?
延迟满足感,会让你有更高的目标,定更高的标准,也许你前两年变化得慢,但 10 年后再看,肯定会非常不一样。
* C8 u  C6 C8 a: m我毕业时就想,以后要和优秀的人做有挑战的事。很多人说,「我要赚到第一个 100 万,一定要通过创业赚大钱。」$ }) n+ K, G- S* `* Q7 K$ ]4 n- w
说实话,我对金钱的渴望没有特别强烈。当时只有一个感觉,要做有意思有挑战的事,和优秀的人一起做。9 ?1 T3 A. S# @% O. Z0 s1 k
这几年我感觉自己又重新学习,或者说补习了本该在青少年阶段学习的东西:
2 f& m* y0 s) {- [' J如何阅读、如何了解自己、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安排时间、如何正确地看待别人意见、如何激励自己、如何写作、如何坚持锻炼身体、如何耐心。7 ?1 g3 J# p# C2 L4 T+ D
我最欣赏自己的特质,就是延迟满足感,而最大的延迟满足感,是思维上的摘自最美程序员公众号编程资源&影视资源分享近期发现了一份 20T各类编程/影视/学习资源的腾讯文档,其中除了互联网编程学习资源外,还有不少影视资源,分享给各位:
; B/ ^3 A/ d" X1 X
# h) K& k, k5 [, g" c) ^

t4ye51hs5rn64067753147.png

t4ye51hs5rn64067753147.png
- Q- V- X% F$ j' f* x

: t; P0 @3 \2 q8 v

0vxaivlrd2e64067753247.png

0vxaivlrd2e64067753247.png
' B9 k. b! I$ g2 C0 m

& a9 B  {/ U8 U( ]) T

4kytdbju1an64067753347.png

4kytdbju1an64067753347.png
% O8 G2 Z4 l7 Q; g; }
资源链接:https://docs.qq.com/sheet/DY3VPVklVaFFMcUZ4?tab=9h5afr  (右键复制到浏览器地址栏打开),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也可查看。8 C4 m+ R  k+ Y1 R
欢迎你添加我的微信,我拉你进技术交流群。此外,我也会经常在微信上分享一些好用工具、白嫖福利、各类资源以及工作体验,还有一些内推机会。
0 j7 i! G: V$ N$ Z2 j0 \9 A

4qtdskjvxny64067753448.png

4qtdskjvxny64067753448.png
: q/ k! a8 w$ L" G
加个微信,打开另一扇窗
, m  {, r+ E1 n6 k0 i, v- y- c& [

2tnqwin33rd64067753548.gif

2tnqwin33rd64067753548.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